奧克蘭加州美術館 少數族群文化史
位處舊金山東灣最大的城市奧克蘭市,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湧入大批非裔美籍勞工興建戰後港灣工程,自此奧克蘭市成為加州數一數二的黑人城市。1960年代馬丁‧路德‧金恩博士帶領的民權運動,以及強調黑色和平、以非裔美籍人士發起的政治組織「黑豹黨」在奧克蘭的成立,都成為該市的歷史特色。(今藝術,文/郭冠英.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, by Gwen Kuan-ying Kuo)...
View Article非營利空間「支持藝廊」的跨文化當代展
「支持藝廊」(Pro Arts)是位於奧克蘭市中心的非營利組織,展出種族、認同和文化混血的當代作品。七、八月之間展出華裔藝術家羅肯(Ken...
View Article非營利的舊金山攝影工坊展榮榮和映里
成立於1974年的舊金山攝影工坊(San Francisco Camerawork)是灣區唯一致力攝影的非營利藝術組織。透過當代設影展、出版期刊與研討會等活動,此組織推廣攝影的當代美學,並吸引許多有新的年輕人自願當志工投入,其中有人成為旗下網羅的攝影新秀,有人成為灣區其他攝影藝廊的生力軍。(今藝術,文/郭冠英.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, by Gwen...
View Article在西方社會重新定義「東方主義」:舊金山亞洲美術館的行銷策略
當薩伊德(Edward W. Said)提出「東方主義」(Orientalism)一詞,論述西方人因襲十九世紀海陸殖民霸權的視野,對亞洲不自覺地加以簡化的刻板印象、或不切實的文化幻想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「東方主義」的概念卻很微妙地被處於非主流的亞洲機構修正,並作為與主流文化(不可諱言目前仍為歐陸中心)對話/對抗的文化策略;此可由舊金山亞洲美術館(Asian Art Museum of San...
View ArticleAsian&Contemporary Art in San Francisco
長久以來一直扮演著連接著東西方經濟、文化交流的舊金山,加上其多種族、多文化、多語言的社會,讓舊金山較美洲其他城市更多華人當代藝術及東亞文化藝術活動。有別於國際純藝術領域的金字塔端一向歐陸中心的情況,今日舊金山灣區的畫廊、美術館、替代空間、藝文創意空間的生態相當多元文化而有趣,也不乏亞裔創作者、藝術家、策展人……這個架在雲端的站台先點出這股亞裔力量(Yellow...
View Article個人的就是政治的——金守子(Kim Sooja)的表演錄影藝術
自從60年代可攜式錄影機發明並在市場普及以後,女性創作者迅速地發現這項技術的藝術潛力。電子機械所創造的便利,使得攝/錄影技術有了人人可自己動手做的獨立性,獨立於大量傳播的電視及電影以及其所形塑的刻板印象之外。電子攝/錄影技術因而成為當代女性創作者喜愛的媒材,攝/錄影機成了相當有用的個人化工具,也是女藝術家從事媒體藝術創作時相當廣泛使用的媒材。...
View Article森萬里子(Mariko Mori):操控科技與精神性的巫女
作為活躍國際藝壇的知名亞洲女藝術家,森萬里子的作品大多運用數位技巧創造戲劇般的場景、精心地把她自己置入其中。戲劇化、特定裝扮、精心佈置的場景,構成森萬里子創作的重要元素,她通常將自己裝扮成奇特但優雅的科幻人物,並在幻想般多變的作品中探索著過去/傳統、現在/當代生活、和未來;森萬里子試圖捕捉人所創造的文化。(國立台灣美術館[數位藝術平台],文/郭冠英. From National Taiwan...
View Article曹斐(Cao Fei):不只是中國青年文化的縮影
曹斐,來自國際經濟新興勢力的中國,是國際藝壇注目的新星,也被媒體視為中國青年文化、及次文化的代表。當中國經濟持續在國際市場攀升,傳媒也開始對中國新一代感到好奇,曹斐的作品特色被視為:歷經快速社會轉型下,中國新青年文化的縮影。她的藝術表現打破了媒體對中國過去的刻板印象,其開放特質令國際傳媒驚艷。(國立台灣美術館[數位藝術平台],文/郭冠英. From National Taiwan Museum...
View Article